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 > 第88章(第1页)

第88章(第1页)

巨大的火把周围分布着无尽的小火把,头顶上则是火点一般的星星,仿佛把我带回到了我们以色列犹太人篝火节。以色列篝火节是为了纪念2000年前犹太人巴尔-科舒瓦起义(bar-chvarebellion)反对罗马占领取得的胜利。这个节日的最大特点是到处点燃篝火,常说在山顶上点燃篝火是为了向远处起义人员发出起义信号,另有说法是一位著名犹太拉比被罗马人追杀12年烧死山洞中,每年这天点燃篝火以为纪念。犹太人的篝火和彝族人的火把,同样是为了驱除妖魔。围绕民族节日流传下来的种种传奇故事,为这些节庆活动增添特别迷人的色彩,同样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我注意到这里彝族居民的房屋,都是就地用泥巴盖起来的。仔细一想,这大概是因为云南多地震,这种泥盖的房屋容易震垮也容易恢复重建,最重要的是能减少伤害。但愿彝族人火把节的熊熊篝火,越烧越旺,驱走包括蝗虫和地震在内的一切魔鬼祸害。傣家人泼水祝福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景洪市,有一所热带植物研究所,我应邀到那里访问。西双版纳这个地名的读音古怪,我念起来颇感困难,但想到这里有着和地名一样不同寻常的奇花异草,眼下就能看到,心情却是分外地高兴和激动。云南是鲜花的王国,是中国和以色列开展多项合作的地方,每次到云南,都为增进我对中国的了解带来新的收获。主人特别叮嘱我带上相机,同时多带些衣服。我心想也是,有这么多鲜花,我的相机又该派上用场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比鲜花更令我激动的事情还在后头。我们的车子没有开往植物研究所,却径直奔往另一个方向,来到人山人海的街道广场。人们身穿着节日盛装,手持一个个水桶或脸盆,鼓乐喧天,歌声如潮。突然间,和着人们的欢笑和呼叫声,朝我们方向泼过来阵阵清水,我和我身边伴行的中国朋友淋的满身湿透。也顾不上这么多了,我在主人的示意下接过一个水桶,从路边的水缸里舀起满桶水朝人群泼去,赢得周围人们赏心的欢笑。泼水活动开始的时候,只见傣家少女彬彬有礼,提着一小桶泡着香花的清水,用树枝条蘸上水珠向长者和宾客轻轻泼洒,表示祝福。泼水进入高潮时则是另一番景象了,男女青年领着大桶大盆水互相追逐,劈头盖脸将水泼向对方,一时间&ldo;水花放,傣家狂&rdo;,展现出傣族对水的崇拜,对水的张扬。许多人提着满满的水桶躲在角落里,等待行人经过,冷不防就将水泼到他们身上。要是看见老外过来,他们更是兴致倍增,加大水量给以&ldo;款待&rdo;。太兴奋太激动了,这天泼到我身上的水量,大概足够浇灌一亩多稻田。一身湿淋淋,这时我方悟出为什么事先嘱咐我们多加衣服,而我们来到这里访问的目的,已经被完全被置诸恼后。这就是我久已听说的有名的泼水节,傣族最重要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泼水节一般在阳历4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举行,为期三至四天。听说傣族生活在气候炎热的坝区,是耕作水田作物的民族,一年四季与水相伴而生,其民族性格像水一样,柔美而含蓄。当你来到他们中间,加入人们泼水和唱歌舞蹈的行列,你会在兴奋之余,感到这个民族和他们文化的可亲和无比魅力。我想起犹太人也有类似的节日活动,那就是逢到过节欢迎客人来访的时候,就像泼水节主人对我保密一样,来个突然袭击,赢得主人和客人、中国人和以色列人皆大欢喜。苗族芦笙传情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已有大约4000年的历史,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芦笙节是苗族影响最大的一个节日,每年的中国农历9月末举行三天。

这是苗族地区的新年,更是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佳期。在贵州凯里的欢庆活动尤为盛大和著名,节日里,苗族人民盛装前往,各寨芦笙手云集芦笙坡,平时寂静的青山翠谷顿时汇成芦笙歌舞的海洋。我赶上了这里的一次节日活动。我们到达凯里时,看到人群聚集在市郊附近的一道宽阔的山沟里,少女们身穿彩色斑斓的民族服装,头上高高竖立着装有银饰的牛角筒,随着芦笙的乐声边歌边舞。少女们分成几组,每组都穿着不同色彩的服装,互相比赛。山沟里到处是婆娑起舞的少女,色彩缤纷,乐声缭绕,情景令人终身难忘。我操起相机连番抢拍,如此美好的景象不是经常可以碰到的。不只芦笙和舞蹈,斗牛更是狂欢节的高潮。如果你闭上眼睛,耳听一阵阵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会误以为是坐在马德里的古罗马斗牛场里,亲临一场盛大的斗牛表演。睁眼一看,周围则是充满东方风情的神奇而热闹的场面,这时你禁不住想痛饮一杯这里的名产茅台酒,为参加这番盛会举杯尽兴。芦笙,是我见到过的最奇特和有趣的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用竹子做成,长可达3米,一般由6根组成。可奏出从低音到高音的广阔音域和优美的旋律,不但在传统仪式上演奏,而且作为舞蹈、杂技和武术等各种文艺表演的伴奏。据说芦笙最能传情,苗族青年男女不只是在过节的时候,平日也择机幽会,用歌声和芦笙美妙的笛音相互表达爱情。我听说,芦笙也为其他中国少数民族像布依族、侗族、水族、瑶族和彝族采用。傈僳人刀杆显忠勇云南给了我一个机会去观赏傈僳族的刀杆节。这是傈僳族每年初春举行的盛大节日。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太迷人了,绣花上衣和亚麻裙子上,缀满了用贝壳和银币组成的饰物,头戴大帽子,耳朵吊着银质或铜质的耳坠。看见他们的装饰,你好比在纽约观看时装表演。常听过印度的人说,在他们那里能看到印度苦行僧脚踩燃烧炭火的表演,惊心动魄,但云南的刀杆节表演有过之而无不及。刀杆节的第一天,先有&rdo;蹈火&rdo;仪式,几名健壮男子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疾驰而过。过节的第二天最精彩,广场上竖立着几株20米高的粗大木杆,每根木杆上面插有72把锐利的尖刀。准备爬杆的勇士先喝白酒,然后徒手沿杆往上爬,不得触及锋利的刀尖。爬到杆顶时,在下的围观群众便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向勇士们表示祝贺。达到杆顶又不受刀伤的夺冠者,从上面点燃花炮,连带一面面红旗抛向广场上欢呼的人群。傈僳族聚居在云南省峰峦起伏、山势险峻的怒江地区,素以机智勇敢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著称。傈僳族刀杆节中的&ldo;上刀山下火海&rdo;,是傈僳族剽悍、无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表现。相传刀杆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恩重如山的古代汉族英雄,他率领傈僳族兄弟平息叛逆,驱逐外敌,保护了一方土地和人民的幸福安宁,却因皇帝听信谗言而被毒死。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刀杆节,用以表达不惜赴汤蹈火相报的深厚感情。观看爬刀杆表演,使我想起中美洲尼加拉瓜的一种习俗,当地人竖起25米高的杆子,在杆子上涂满油脂,让人沿杆往上爬。杆上面没有刀,不像这里,但非常滑,难度不亚于有刀的杆子。两边世界,同类竞技。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听说中国流行一首新疆民歌,主题词是&ldo;吐鲁番的葡萄熟了&rdo;,以欢快的旋律歌唱园田丰收和生活美好的景象。你要是到新疆的吐鲁番参加那里的葡萄节,你会更加为这首民歌的强烈感染力所打动。我两次到过新疆的吐鲁番,两次参加那里的葡萄节。我和葡萄有不解之缘,从小生长在农村,帮助父亲在地里种植葡萄。经过几年培育,葡萄树长大成熟和结果了,我又帮助父亲收获果实送去酿酒。孩提时期,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品尝用我们自己家的葡萄酿成的葡萄酒。吐鲁番是穆斯林聚居的城市,是葡萄节的举办地。这一带早在2000年前就开始种植葡萄了,这是一种颜色碧绿的无籽品种,名闻遐迩,被誉为&ldo;中国绿珍珠&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