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露锋芒
四围攻太原
2
就在柴荣刚到太原之时,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北汉代州防御使郑处谦举城降周,因为驻守代州的契丹大将耶律敌禄之前怀疑郑处谦有通周倾向,准备杀掉郑处谦。没想到郑处谦非常警觉,发现了耶律敌禄的意图,将耶律敌禄赶出代州。代州也在太原的北面。
北汉本来有十二个州,可现在被周军来回扫荡,州县尽失,刘崇手上只有一座太原城了。更加要命的是,宪州、岚州、忻州、代州地处太原与契丹的结合部,四州降周,等于切断了刘崇与契丹的联系,这几乎要了刘崇的老命。形势对柴荣极为有利,柴荣可以&ldo;关门打狗&rdo;,刘崇已经在劫难逃。
北汉局势危如累卵,刘崇还在做最后的挣扎。北汉的&ldo;宗主国&rdo;契丹也不希望柴荣灭北汉,北汉的存在对契丹的价值在于:一、北汉可以做为契丹南下的跳板,二、北汉可以做防止周军北上的防火墙。不过现在刘崇朝不保夕,契丹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到第二点。
耶律璟立刻派了数千骑兵直插忻州和代州之间,意图很明显:能救刘崇更好,如果不能,就阻止周军北上。柴荣虽然以攻太原为主,但也没忘记契丹人。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五月初七,&ldo;遣符彦卿等(郭从义、向训、白重赞、史彦超)将步骑万余击之(这股契丹骑兵)&rdo;。(1)
契丹军见周军来了,退守忻口。但很快契丹骑兵又折回来,进逼忻州城。五月二十日,符彦卿率军在城外做好战斗准备,周军先锋、新近晋升的华州节度使史彦超率先出战。
史彦超,云州(今山西大同)人,&ldo;性骁犷,有胆气&rdo;(2),是五代后期的名将,很受柴荣器重,钦点他为先锋。不过在这场与契丹骑兵的交锋中,《资治通鉴》说史彦超只带了二十个骑兵上阵,史彦超有这么厉害?符彦卿有一万多部队,怎么才给史彦超二十人?有一种可能,&ldo;二十人&rdo;当是&ldo;二千人&rdo;之误。
不论史彦超带了多少人马,实际上作战的并不是史彦超部,还有随后赶来的李筠所部三千人。是役,周军大胜,&ldo;杀契丹二千人&rdo;。但这场战斗并没有因此结束,契丹骑兵后撤,史彦超紧追不舍。
不知不觉间,史彦超离大部队越来越远,此时,史彦超身边可能只带了二十人。契丹人突然回过头来,很快就吃掉了史彦超。史彦超的战死,造成了周军大乱,又被契丹人一通追杀,周军大败,死伤惨众。符彦卿见已经无法吃掉这股契丹骑兵,只好撤军回太原。
符彦卿这一路遭到了挫败,柴荣的主力部队也没占到什么便宜。几十万周军顿兵太原城下,粮草没有问题,周边各州县大发民力数万,运来了足够的军需。但太原可不是一般的城池,&ldo;城方四十里&rdo;(3),有足够的防御纵深。周军&ldo;去城三百步围之匝,百计攻之不能克(4)&rdo;,柴荣性子有些急躁,&ldo;旦夕之间,期于必取&rdo;。结果柴荣啃了好几天,也没啃动刘崇的那把老骨头。
天公也不作美,周军攻城的时候,天降大雨,日夜不息。冷兵器时代的野外作战,受天气的制约很大。大雨瓢泼,城里的人还好办,城外的人就苦了。周军一边辛苦攻城,一边又要受大雨的浸泡,还出现了大面积的疫情,君臣上下苦不堪言。
随时这场大雨持续不断,柴荣的信心被一点点的浸湿了,他还能坚持多久?粮草足够吃的,但士气低落,再这样耗下去,不知道何时才能杀进太原,夜长梦多。这时的柴荣已经有了撤军的初步想法,但当史彦超战死的消息传来,柴荣再也沉不住气了。一番痛苦的考虑后,柴荣狠下心来,决定撤军。
六月初二,柴荣下诏班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相信自己不久以后还会回到太原的。只是谁都没想到,下一次兵临太原城下的中原皇帝却是赵匡胤。
因为这次撤退的比较匆忙,导致周军大营乱成了一锅粥,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断发生。
撤军令下达之后,周军内部立刻乱成一团,胡说什么的都有。结果三人成虎,军中&ldo;讹言相惊&rdo;,周军被柴荣撑起来的凝聚力完全跨掉了,老毛病又犯了。撤军途中,一些丘八到处剽掠财物,有些人还趁混乱之际偷拿军队物资,&ldo;军须亡失不可胜计&rdo;(5)。
看到周军匆忙撤退,在人间和地狱门口徘徊多日的刘崇喜极而泣,该死的柴荣终于滚蛋了,他的坚持感动了上苍。刘崇想趁机摆柴荣一刀,派军队出城追杀周军。好在周匡国军节度使药元福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北汉军刚幻想捞笔外快,就被药元福给踢回城了。
周军的撤退,原北汉境内已经投降周朝的州郡长官们全都傻眼了,他们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他们知道自己背叛了刘崇,刘崇是绝不会放过他们,一溜烟的全逃了。北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全部收复之前失陷的地盘。
柴荣叹息着离开了河东,六月二十二日,御驾抵达郑州。因为太祖皇帝郭威的陵墓就在郑州境内,柴荣顺便去拜祭养父。可能这次亲征让柴荣有太多的感慨和辛酸,柴荣再也忍不住,跪在养父的陵前痛哭流涕。六月二十八日,柴荣回到了汴梁。
这次奉太祖皇帝遗柩下葬嵩陵的山陵使冯道,在两个多月之前,也就是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的四月十七日,就已经病逝了,享年七十三岁。冯道是五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最大的争议就是&ldo;以宰相事四姓九君&rdo;(6),毫无&ldo;臣节&rdo;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