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世界屋脊啥意思 > 第284章(第1页)

第284章(第1页)

二是表现为&ldo;一不怕苦,二不怕死&rdo;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这个口号是从&ldo;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吃大苦,耐大劳,不怕困难,不怕牺牲&rdo;的口号发展概括起来的。西藏高原平均海拔约4000米,号称&ldo;世界屋脊&rdo;,环境十分艰苦,被人类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地域环境,在雪域高原可谓多处皆是。至于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宗教、政治环境,又使其成为与内地差别很大的一个地方,社情异常复杂,矛盾纵横交错,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贯穿于西藏革命和建设的始终。因此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战斗、工作,首当其冲的要面临着两个对手、两种考验:一个是从生理极限上与特殊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一个是从政治形态上与国内外包括分裂主义在内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在战胜&ldo;第二对手&rdo;的同时,必须战胜自然带来的艰难困苦。先期进藏的解放军指战员,在向拉萨及其以南地区进军中,在罕见的恶劣自然环境和极其匾乏的物资供应条件下,爬过10多座5000米左右的高山,涉过10多条较大的冰河,连续在高海拔的崎岖山路上行进6000华里。长期远距离风雪高原行军,架帐篷宿营于冰天雪地,拾牛粪,砍刺柴做燃料,经常断粮断炊忍饥挨饿,人人有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缺医少药等,严重削弱和损害健康。新疆独立骑兵师先遣连,踏进藏北高原开展工作半年多,56名同志因冻饿病等原因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横渡长江上游通天河的部队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张国华、谭冠三和军直的干部战士,从海拔5000多米的冷拉大雪山两公里高的斜坡上滑雪下滚,几位同志倒在雪山上。在修筑穿越横断山脉的川藏十万筑路大军(包括地方人员和民工)以&ldo;让高山低&rdo;的大无畏精神,高唱着《歌唱二郎山》歌曲,削山劈路,凫水架桥,许多地方需用绳索吊着在陡峭的绝壁上进行作业,有的像打秋千一样在上百米的悬空打炮眼,放炸药,以每一公里路上留下一个多英魂的巨大牺牲,架起了内地通往雪域高原的川藏公路。与晚期施工的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和黄河、长江源头,横跨雪山(包括高寒冻土地带)、草地和激流的青藏公路,同被西藏人民称为幸福的&ldo;金桥&rdo;,使北京与拉萨、内地与高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在昌都战役和平息叛乱及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几路参战部队面对新的特殊的作战对象和特殊复杂的作战环境,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圆满地完成了党中央和军委赋予的战斗任务,大振了国威军威。1963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胜利凯旋之后,西藏军区张国华司令员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汇报到参战部队的战斗口号是&ldo;一不怕苦,二不怕死&rdo;时,当即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赏和肯定,他说&ldo;我赞成这样的口号!&rdo;并号召全国军民弘扬这种精神,使其成为影响深远的一面鲜艳的旗帜。

三是表现为自觉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ldo;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rdo;,这在社会、历史情况十分特殊,民族、宗教问题极其复杂的西藏,显得尤为突出。早在18军受领进藏任务伊始,当时任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同志就郑重地交待张国华、谭冠三同志,西藏问题有军事问题,但是军事与政治相比,政治是主要的,政治重于军事。以后又提出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进藏部队所担负的任务不完全是单纯的军事任务,更重要的是政治任务。既要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巩固国防,又要与友邻国家和平相处;既要遵守民族、宗教政策,消除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既要开展上层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又要加强影响群众工作;既要遵守和维护《十七条协议》,又要在群众要求,上层同意时,适时进行民主改革,建设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正确理解党中央的有关西藏问题的大政方针和政策,特别前16年间,在慎重稳进方针下,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和维护、执行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展上层爱国统一战线和影响群从工作(不进行阶级教育);解放后第七年仍实行六年不搞民主改革(内定11年),以后改不改还要看情况,在民主改革中实行比较温和和对未叛领主的赎买政策;在民主改革后,五年不办合作社,稳定个体所有制,发展个体经济;再后就是成立西藏自治区等,联系实际坚决贯彻执行。进藏部队指战员和工作人员,有非常强的政策和组织纪律观念,绝大多数同志都将党的利益置于个人的利益之上。只要一声令下,就打起背包出发,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ldo;到边疆去!&rdo;&ldo;到艰苦的地方去!&rdo;&ldo;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rdo;成为那时有志青年的最高理想和人生选择。分配到西藏的同志不去的,不仅会被人耻笑,纪律也不容。在进军途中宁肯挨饿受冻,也决不骚扰当地的藏族群众;在被群众误解受委屈时,也决无任何怨言和反感。有的战士仅仅是因为踢了路上的一只老鹰,也要挨处分。下乡工作,即使气候不适应,生活不习惯,也坚持实行&ldo;三同&rdo;或&ldo;四同&rdo;,做到与西藏人民&ldo;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rdo;。从而,团结了上层爱国人士在内的广大西藏人民,消除了汉藏民族隔阂,加强了民族团结,建立起了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和上下关系,赢得了&ldo;新汉人&rdo;、&ldo;菩萨兵&rdo;的美称。西藏和平解放得以实现,平息叛乱和民主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那么快就取得了胜利等等,都是由于我们党有一个符合西藏民族、宗教等实际的正确方针政策,及贯彻执行这些方针政策的解放军指战员和工作人员的坚强的政策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可以说我们在西藏革命和建设上的成功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成功,是模范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成功。还要看到,当时在制定和执行西藏的各项方针政策时,强调从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并非混淆敌我是非,停滞不前,该做的不做;强调西藏的特殊性也并非忽视了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而悖逆于党的总政策;照顾特殊也不是要否定更不是要违反全局的利益。四是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西藏特殊的历史情况和地域风情,注定了它与祖国大陆有着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必须是在党中央的领导、关怀、支持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下进行。西藏的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窘迫,进藏人员的物资供应补给不能取之于民。毛泽东同志为了不增加西藏人民的负担,提出了&ldo;进军西藏,不吃地方&rdo;的原则,并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筑路,一面建设。所以,进藏部队接受任务不久就确立了&ldo;自力更生,艰苦创业&rdo;的方针,这个方针以后又用于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为了解决供应补给的困难,大部队在川西还没有动,就开始了筑路、修机场等工作。在进军途中,携带食品、冬装、帐篷加上其它装备,一个人的负重一般要达到70斤左右。在西藏走路都要一喘三吁的情况下,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到拉萨和其它国防要地放下背包就开荒生产,种菜种粮。为了保证自给或部分自给,从张国华和已经年逾五旬的谭冠三,到全军指战员和工作人员,都参加劳动。就这样,几年时间建起了一批基础建设设施,还创造了西藏历史上的许多个第一:第一个农场,第一个公司,第一所完全小学,第一家医院,第一个科研所,第一条公路,第一个修配厂,第一个电站,第一个机场,第一条输油管道等等。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既有效地克服和减少了当时的困难,传播了科学、文化,站稳了脚跟,又为后来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当然,如前所述,&ldo;自力更生&rdo;不是不要中央和国家的扶持及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问题是不等、靠、要,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办到的,就积极地去拼、去闯、去干、去开拓进取。实践又证明,&ldo;自力更生&rdo;也不是不对外开放,我国50年代与印度、尼泊尔等国都订有在西藏地方的通商协定,那时西藏的进出口贸易很红火,从而解决了军需民用的部分物资,并使一些上层人士特别是大商人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