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自然是醴陵县的一众官员,还有朕派去看守昌平的几个人。&rdo;
&ldo;陛下圣明。皇上指派去的人直属御前,若要告发昌平郡王,必然光明正大地上书。陛下自会命钦差去查昌平郡王的反状。何必要托李二井的名义从小书房上书?&rdo;
皇帝颔首道:&ldo;有理。&rdo;
&ldo;如此算来,便只剩下醴陵县的一众官员了。陛下再看此书的措辞和笔迹,哪里像一个不认字的婢仆所写?告发一个幽禁的郡王,如此机密的事,想必也不会随便找一个不相干的书信先生来誊抄。醴陵县之中,能写出这样的告密信的人,只有醴陵县的地方官。若昌平郡王和潭州刺史真的被定罪,那这个告发的人便是功臣了,也许他就是想从醴陵县一跃而成潭州刺史也说不定呢。&rdo;
皇帝笑道:&ldo;照你这样说,此人托李二井的名义上书,想做功臣却又不愿担风险,如此躲躲闪闪地试探朕,朕是不会升他做这个潭州刺史的。&rdo;
我微笑道:&ldo;还有一事。李二井之所以同意用自己的名义写这封上书,主要目的不是告发昌平郡王,而是告发自己的主人徐鲁,告他和昌平郡王&lso;相谈甚欢&rso;,有胁从谋逆之罪。所以事实应当是,醴陵县中的人想告发昌平郡王博取富贵,李二井想致自己的主人于死地,双方一拍即合,这个李二井就被推了出来。他还以为他会从此发达,却不知,等待他的是杀身之祸。&rdo;
皇帝笑道:&ldo;是你说要杀他,朕可没有说。&rdo;
我恳切道:&ldo;所谓&lso;疏不间亲,远不逾近&rso;[241],陛下真的要被一个刁奴的告密信,令鹡鸰鸣断,太后伤怀么?&rdo;
皇帝哈哈一笑:&ldo;这样短的一封上书,你只看一遍,就能看出这么多明堂来,怨不得他们说你是宫里的神断。&rdo;
我忙道:&ldo;微臣放肆。&rdo;
皇帝道:&ldo;你的处置也颇为有趣。杖杀李二井,惩治徐鲁、鞠问醴陵县令也就罢了,竟还不忘敲打昌平郡王。当真是恩威并施,不偏不倚了。&rdo;
我谦逊道:&ldo;微臣日日跟随陛下,耳濡目染罢了。&rdo;
皇帝道:&ldo;也罢,那就照你的意思办吧。&rdo;又向小简道,&ldo;传御史大夫施哲午后未正觐见。&rdo;小简应了,出去传旨。
我笑道:&ldo;每逢有这样难办的事情,陛下总是交给施大人。&rdo;
皇帝道:&ldo;你错了。这件事,朕分明是先交给你办的。你办得很好,甚合朕意。&rdo;
我忙道:&ldo;谢陛下赞许。&rdo;
皇帝道:&ldo;你很有天赋,难得又沉稳公允。朕希望你日后规谏曜儿,也能像今日襄佐政事一样,不偏不倚,不遗余力。&rdo;
在今晨听华阳公主说了那样一番话以后,他还能这样谆谆叮嘱于我,实在大出我意料之外。眼前顿时模糊,我连忙起身下拜:&ldo;微臣遵旨。&rdo;
梳洗过了便倚在榻上看书。忽听窗外一阵叽叽咯咯的笑声,畅快得仿佛骤然倾落的高山泉水,一气把我脑中那些佶屈聱牙的字冲了个干净。
一个道:&ldo;采衣姐姐,我来推你。&rdo;另一个道:&ldo;我也来推,一起把采衣姐姐推到墙上去。&rdo;
采衣道:&ldo;你们只管推,就推到天上去我也不怕。&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