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正文卷第八百八十三章时代变了在本地人包括官府上下的眼里,事情从头到尾的轮廓是这样的—
秦中堂听说走私很赚钱,想捞一笔,便让严世蕃和徐惟学运了几千匹丝绸到三江口。
严、徐不懂本地商业规矩,自恃过江猛龙,与牙行本地人产生了纠纷和冲突。事情越闹越大,最后造成了二三百人规模的大斗殴,还把三江口市场的建筑烧了十几间。
然后秦中堂驾到宁波,摆出了兴师问罪的架势。
至于秦中堂的目的究竟是所索要补偿,还是为了出一口气,亦或是想借此在走私市场打开局面,各有各的解读。
但不管怎么解读,秦中堂都是来的,问起被扣押的徐惟学,很明显也是找由头发作。
宁波卫指挥使刘玠排众而出,对秦中堂禀报道:
如果放在内地大多数地区,发生大规模,一般都是由官府出面主导解决。
但在宁波城,却由宁波卫出面扣押人,这一点都不奇怪,
宁波府这样的沿海地方,卫所权势远比内地府州县要大,这方面更像是北方边镇的卫所。
除了宁波城里的宁波卫,海边还有定海卫、观海卫、昌国卫等许多实土卫所,海岸线其实是属于这些卫所的辖境,宁波府府衙管不着。
这就是为什么宁波府知府沈恺看起来有点软,很不够强势的原因。
秦德威盯着刘玠看了一会儿,正三品指挥使已经算是高级武官了,尤其还是一个有地方实权的武官。
秦中堂一直对属员们说,宁波府的情况难办,就难办在这里。
众所周知,大明军户都是世袭的,所以宁波府这些卫所从军户到武官,也都是世世代代在本地。
所以宁波府不但有四大家族这样的因科举而兴盛的士族,还有大量卫所武官家族。
这些势力蟠根错节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紧密的既得利益集团。而且这个利益集团是很排外的,这也是宁波地方势力不希望自己到宁波的原因。
这个利益集团里,一方面源源不断通过科举成功输出政治人物,另一方面又有本土卫所的武力护航,足以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扭曲一切来自外界包括朝廷的号令。
朝廷禁海令在这里确实得到了执行,但又不可能有多大效果。
导致的结果就是,宁波府成为走私贸易中心,宁波府的富裕程度超过了隔壁自然条件更好的绍兴府。
秦中堂开口说:
宁波卫指挥使刘玠有理有据的答话说:「当时徐惟学拿不出凭证来,总不能只凭他一句话就信了。
其次有传言说,有一方是倭寇入侵,这就不是普通的斗殴了。故而卫所不能掉以轻心,先将那徐惟学扣住也是应有之法。」
听在众人耳朵里,刘指挥的回答一点毛病也没有,十分在理,甚至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除非你秦中堂不讲理,直接下令放人,那也就只能认了,但也别怪别人非议你了。
然后就听到秦中堂咄咄逼人的直接呵斥道:众人十分无语,因为秦中堂这句话十分没有水平。
刘指挥摆出了道理,然后你秦中堂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施压,结果就这么一句?这和泼妇骂街撒泼有什么本质区别?
关键是这样说,你让刘指挥怎么往下接?刘指挥完全没有正常台阶可下,要么卑躬屈膝,要么再给个软钉子。
果不其然,其后便听到刘玠别无办法的回应说:
在众目睽睽下,秦中堂最终居然一个字也没说。
他伸出手指点了点刘指挥,冷哼一声,拂袖转身,连声招呼也不打,又上了官船,仿佛是被刘指挥气到了。
秦中堂的随从们极其意外,差点就没跟上秦中堂的脚步,说好的点艹这就没了?
近些年来,一般都是秦中堂给别人气受,从来没见过秦中堂说不了两句话,就被人气得拂袖走人的!
难道这位刘指挥恐怖如斯?连能言善辩的秦中堂在嘴皮子上都讨不到便宜?
但刘指挥本人则更意外,他还以为要来来回回的拉扯几个回合,然后假装卖个面子放人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