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安抚地道:&ldo;朕只有川儿和庚儿两个皇子,不管庚儿封什么国,他都是本朝唯一的王爷,真儿只管放心。&rdo;
冉贵妃却娥眉低敛,坐直了身子垂泪道:&ldo;陛下常说度玄上师是得道至人,十分受读书人的推崇,难道他说了庚儿可以当得秦王,文武百官还敢存心质疑吗?陛下,庚儿也是你的儿子,他也不求和太子爷争先,只是也想为你争一口气罢了……&rdo;
※
&ldo;今年望京山的秋茶会,想必会是十分热闹了。&rdo;
东宫的书房里,一位相貌清癯,留着一把美髯的老者笑呵呵地捋了捋胡子,对夙延川拱了拱手:&ldo;殿下提拔了舒琅进都水监,可真是釜底抽薪的堂堂之举。若是没有舒琅在桐州、壶州的作为,陛下就是一意孤行地要给二皇子殿下一个秦王的封爵,只怕竹翁也找不到话来驳。&rdo;
今任中书令谢正英别号竹溪,士人间多以竹翁呼之。他出身壶州谢氏,入朝五十余年,为人端肃,行事严谨,是世宗托孤之臣。
那老者又盛赞道:&ldo;殿下于蓬蒿中见英雄,已然有显宗皇帝之识人之明了。&rdo;
夙延川坐在桌案后,正低着头给他那柄弓擦弦。闻言头也没抬地道:&ldo;桑先生这句称赞,孤还真的不敢领‐‐这个舒琅,是一个小姑娘当作谢礼送给孤的。&rdo;
&ldo;谢礼。&rdo;老者将这个词重复了一遍,失笑道:&ldo;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娘子,倒是歪打正着。&rdo;
夙延川把虎筋的弦收紧了,挽在手上试了试强度,将弓挂回到墙壁上,重新坐下来,才道:&ldo;先生又错了,这小姑娘却是有的放矢。&rdo;
他摆了摆手,止住了对方接下来的反应,问道:&ldo;父皇垂问的时候,顾舍人说二弟不宜封秦国,引得父皇不悦,这件事可是真的?&rdo;
第17章
※
顾九识今年不过三十许,已为天子近臣十余年,圣眷不衰,靠的当然不仅仅是少年探花的才名。
桑简从前为夙延川点评朝臣的时候,就曾评价他&ldo;绵里藏针,法度严谨,虽父子同朝,但固为纯臣&rdo;,私下里只交游名士,谈玄风月,不结党,不纳卷,更不要说在皇帝的家事上多言。
所以当听说他在庆和帝面前,旗帜鲜明地反对夙延庚封秦王的时候,桑简也深为所惊。
他道:&ldo;消息递出来的时候,我也曾反复求证过。这段时日,陛下召顾德昭陛见的时候明显比从前减少。依咱们这位陛下的性子,也可以侧为佐证。&rdo;
德昭是顾九识的字。
桑简言语之间,对庆和帝并无多少敬畏之意。
夙延川眉目沉敛,不置一词。
他在片刻的沉默之中,眼前不知道怎么又闪过那个有这与年龄不符的聪慧和大胆的小女孩的笑容来。
能够教养出这样一个女孩儿的家族和父亲,他不相信会在这样的地方,忽然犯一个从没有犯过的错误。
他看着桑简,道:&ldo;孤想找一个机会,私下里见他一面。&rdo;
※
九月初三,望京山。
九月的望京山依旧蓊蓊郁郁,顾瑟在山道歧路口下了马车的时候,正有沁凉的山风从群壑中席卷而来,拂落了一身的暑气。
她换了一身淡青色的棉布裋褐,头发在发顶规规矩矩地梳了个包包,唇红齿白,眉目如画,亦步亦趋地跟在父亲腿边。过来与顾九识攀谈的人都一眼瞧得出她的乔装,多是对她善意一笑,也不拆穿。
偏偏也有人来逗她:&ldo;这是谁家的小书童,会不会磨墨?&rdo;
顾瑟就板着脸,只当作没有听到他的调侃,规规矩矩地打招呼:&ldo;见过胡老先生。&rdo;
胡远山就拈着胡子呵呵一笑,拍了拍她的头:&ldo;又跟着你爹跑出来玩。&rdo;
他无官无职,逍遥自在,来得比旁人都早些,特地迎出来见顾九识,倒不只是为了打个招呼。不过调侃了顾瑟一句,就把了顾九识的臂,一面向山上走,一面低声道:&ldo;今日这一场可是热闹了,两位大爷,&rdo;他眼睛向帝京的方向微微一瞟,&ldo;都来掺了一脚,此时浣花台上,倒像是大朝会似的,谁也不敢说话……&rdo;
顾九识微微一笑,却低头问顾瑟道:&ldo;鞋子走路可合适么,脚痛不痛?&rdo;
顾瑟牵着他衣袖走着,闻言摇了摇头,一双眼睛却向胡远山脸上看了看。
胡远山也在看顾九识的表情,须臾又自己笑了一声,道:&ldo;罢了,罢了,德昭你这样的人,谁也休想瞒过你去。&rdo;
他道:&ldo;确有一位,是我推辞不得的,为全我之义,要厚颜从中做一次中介。德昭若是不悦,只是怨我就罢了。&rdo;
竟停了脚步,向顾九识深深一揖。
顾九识侧了侧身子,没有全受他这一礼,道:&ldo;我与远山公相交多年,自忖君子之交,确实是没有想到远山公会有自承负我的这一天。&rdo;
胡远山苦笑。
他道:&ldo;德昭,我也不瞒你。你也知我少年时荒唐,若不是简公觉得我尚且可救,拉了我一把,此时胡远山已经不知道化作哪一捧烂泥。这么多年,简公对我从无所求,我实在是,实在是……实在是对不起你。&rdo;
顾九识看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