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12月7日清晨,日军由东、南两面迫近南京城。
蒋介石在此日记中所说&ldo;若早10日离京,则大局更不堪设想矣!&rdo;
其意有二:(1)稳定军心,想与南京共存亡;(2)诱敌深入,迫使日军放弃中原南侵的意图。
【12月16日】
近日,各方人士与党中重要负责同志以军事失败,非违求和不可,几乎众口一词;殊不知此时求和,无异灭亡,
不仅外侮难堪,而内乱益甚,彼辈只见其危,不知其害;不有定见,何能撑此大难也。
由于蒋介石希望以和平解决&ldo;争端&rdo;,
并表态答应以原宋哲元接受的7项条件为基础与日谈判。接着,于12月7日,把这意思通过陶德曼转告给日本外相广田弘毅。这一系列
的对日活动,使得中国的求和派有所抬头,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求和派叫嚷&ldo;一连失败之下,非求和不可!&rdo;顿时在党和政府内部刮起
因恐慌而谈和风。这些情况,则反而给予日本以可乘之机,日本政府因连战获胜,直逼南京城下,而更加得意忘形、趾高气扬起来。
蒋介石一见&ldo;众口一词&rdo;&ldo;求和&rdo;风张,诚惶诚恐,顿感非申明大义,喻告天下不可了。岂不知这阵&ldo;风&rdo;是由谁煽起的!
【12月26日】
倭所提条件如此苛刻,决无接受余地。
12月7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将12月2日他与蒋介石调停经过备忘
录,通过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递达给日本外相广田弘毅。
出乎意料的是,广田弘毅表示出&ldo;是否能以1个月之前(11月5日蒋介
石在南京与陶德曼会谈的七条)的条件为基础来进行谈判,颇成疑问&rdo;的态度。
显而易见,这是因为在这一个月之间,日军已
在杭州湾登陆,攻占南京即在眼前,军事上已占优势所至。
12月13日,南京沦陷。
12月14日,在日本策划下,在北平中
南海居仁堂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汤尔和为议政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为行政委员会委员长,董康为司法委员会委员长。
当天(14日)日本方面开始举行日本政府和大本营的联络会议,与会的各大臣在原7项条件基础上又提出4项新的条件,即: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