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北军又出征了,而且是针对自己来的,卜己吓得不轻,这些北军太可怕了,两次大战杀的黄巾军可以说是丢盔卸甲,豫州和荆州的黄巾军几乎全军覆没,所有的渠帅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自己在人数上一点儿都不比那两个州的黄巾军占优势,手下倒是有几员大将,但是能顶得住吗?何况上次出征的北军只有四万人,现在可是九万,自己该怎么办好呢?
他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手下人也一个个的一筹莫展。&ldo;怎么办?&rdo;卜己向属下们征求意见。
卜己的儿子卜尾(字末羽)说话了:&ldo;既然不能聚在一起,不如咱们分散开好了,省得让官军一气把咱们都端了,站不住县城咱们还可以钻山吗,我就不信累不死他们。&rdo;
&ldo;这倒也不失为一种策略,但是不是太长敌人的威风,灭自己的锐气了?&rdo;卜己手下的一个将领说。
卜己还在沉思,另外一个将领说了:&ldo;这时候还有什么威风可言,官军马上就要打进兖州了,就凭咱么这些人根本就抵挡不了,我看末羽说得对,应该把部队分散开来,不能让官军把咱们都抓住,能跑掉多少算多少吧。&rdo;
&ldo;你这叫说的什么话,我们难道就这么不禁打,不行,我一定要去碰碰。豫州军和荆州军太软了,我们兖州的部队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rdo;这个将领一说话,很多的年轻将领也随声附和。
卜己突然把双手撑在了案子上,眼睛来回的扫视着众人:&ldo;吵什么吵,愿意打的,出来。&rdo;
几个年轻的将领齐刷刷的站了起来,一些刚才就持相同意见的人也站了起来。卜己轻轻的把手一压,身子一下就挺起来了:&ldo;不光是你们赞成打,我也赞成,但是末羽说的也不是没道理,我们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能把人往完了拚,这是不可取的。所以我决定分兵。&rdo;
兖州的黄巾军虽然多,确实是很分散,千人的队伍有好几十支,上万的队伍也不少。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攻克什么大城市,只是占领了个别的县,而且他们名义上都是听卜己指挥的,但是经常是听调不听宣,卜己努力了半天,才凑足了十万人马,准备在濮阳一带跟我们决战。而其他的将领则是四处打游击,利用他们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不断的骚扰我们。看到我们的队伍分散了,偷袭一下。如果防守严密,就让我们过去,连占领的县城都是随时放弃的,他们只是找机会赚便宜。
皇甫嵩和朱俊都是打正规战出身的人,对黄巾军的这种作战方式很不适应。但是我对这种战术可是非常熟悉的,防守住他们没问题,不过想要消灭他们可就难了。
我没办法,不见得别人没办法,回到兖州的程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ldo;理他们那么多干什么?擒贼擒王吗!&rdo;
第一百五十三章仓亭
&ldo;先生莫非有什么高招?&rdo;皇甫嵩比我急得多,他这两天总是损失人手,虽然不多,但是连续不断地被人偷袭谁也受不了啊。
&ldo;高招不敢说,但是减少伤亡还是有办法的。&rdo;程昱自信满满的说。
&ldo;敌人之所以敢于偷袭,是因为他们人数少,机动灵活,对当地的地形又非常熟悉。但是同时他们又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人数少了打击力度就不够,所以他们只敢偷袭咱们的斥候小队。我们只要增加斥候的数量,他们就不敢过分玩弄手段。而且我们明知道卜己就在濮阳一带,所以我们不如不去理他们,大队斥候探路,直指濮阳,干掉了卜己,剩下的一点儿虾兵蟹将能起多大作用呢?就是郡兵估计都能吃了他们。&rdo;程昱的话是不多,但是指出了敌人的缺点,力量分散,造不成沉重打击正是游击战术的软肋。
&ldo;有道理,我觉得可行。&rdo;朱俊也是游击战的受害者,程昱的办法他不是没考虑过,但是考虑的没有这么深。什么战术说白了都是一层窗户纸,只要你把它捅破了,就发现原来它就是这么薄薄的一层,真的没那么可怕。
再之后的推进皇甫嵩可是下了血本,斥候没有五百不探路。这下真的没有什么黄巾军敢骚扰我们了,于是大队的官兵不急不徐的推进着,慢慢地靠近了濮阳。
卜己攻不下濮阳,但并不等于他攻不下范县,范县就在濮阳的东北,几十里的路程而已,紧靠着黄河,看来卜己一上来就打算背水一战了。我们可没必要像他那么紧张,搞得自己蛮累的,只要慢慢地靠近范县就可以了,对我们来讲这就是瓮中捉鳖,而不是他想的什么背水一战。
黄巾军居然也会下战书,这是我们谁也没想到的,皇甫嵩从黄巾军的小校手里接过了战书看了看,就批了几个字直接递还给了他:&ldo;告诉你们大帅,就说我皇甫嵩很佩服他,现在还有这种勇气的人不多了。&rdo;
居然有这种评价,我真没想到,这个卜己都写了些什么?这不仅是我一个人有这种疑问,大帐里露出这种目光的人还有很多。
皇甫嵩轻轻的舒了口气:&ldo;明天卜己将放弃范县,在离城十里的仓亭津跟我们决战,不死不休。&rdo;
ps:《水经注》: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述征记》:仓亭在范县界,东北去东阿六十里,西南至东武阳七十里,大河津济处也。后汉光和末,皇甫嵩败获黄巾贼帅卜己于仓亭。兴平初,程昱守东阿,遣别骑扼仓亭津,陈宫来袭,不得渡。建安六年,曹操扬兵河上,击袁绍于仓亭津,破之。晋永和六年,冉闵与后赵将张贺度战于仓亭。皆此地也,今湮。《读史方舆纪要&iddot;正文&iddot;卷三十四山东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