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在唐朝农村里,&ldo;社日&rdo;的热闹喜庆程度恐怕仅次于&ldo;过年&rdo;,比端午、中秋等要重要得多。其实&ldo;社日&rdo;的起源很早,据说商周就有了,秦汉初兴,魏晋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唐朝进入全盛期,宋朝也还在一直举行,元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所以客人您穿越到唐朝农村里的话,一定要好好抓紧享受这个现代已经消失的古老节日呀。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深度了解推荐:
张勃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萧放社日与中国古代乡村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孟宪实敦煌民间结社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张宏梅唐代的节日与风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注55:摘引自敦煌文书(斯一四五三号背2)《座社局席转帖抄》,改动了原件中的错别字。
注56:引自罗隐《寄池州郑员外》。
注57:引自韦庄《纪村事》。
注58:引自殷尧藩《郊行逢社日》。
遍插茱萸少一人,此人正在射菊花【重阳】
又到一年九月九,穿越大军满街走。
&ldo;重阳节&rdo;近几年在我国又稍稍受到了些重视,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九月九日&ldo;重阳节&rdo;又是&ldo;敬老节&rdo;或&ldo;老人节&rdo;,似乎这一天大家的主要过节方式就是回家陪父母。不过您要是穿越到唐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唐朝的&ldo;重阳节&rdo;跟老年人没什么特殊关系,它的代表性标志是登高、菊花和茱萸。这三项里我们先体验哪一项呢?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啊?最想知道唐朝人在过重阳节的时候吃啥?
吃&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好吧,带穿越团到现在,对我大吃货国的国民性早就习以为常了。咱们就先去尝尝这一天的特色食物。
您看现在面前摆着的这些点心,大都是热气腾腾刚上锅蒸出来的。这一块灰绿色的米糕叫&ldo;蓬饵&rdo;,汉代就有这种节令食物了。它是用&ldo;蓬草&rdo;(一种菊科植物,有香气)和磨成粉的黍米拌在一起蒸制的。汉魏时,用米粉蒸的固体食物叫&ldo;饵&rdo;,用麦粉(面粉)蒸的叫&ldo;饼&rdo;。重阳节正值深秋,各类菊科植物茂盛争艳,所以采一些清香的蓬草来做&ldo;蓬饵&rdo;或者&ldo;蓬饼&rdo;正合时令。
菊科植物里最著名的是菊花,唐朝人也采菊花瓣来做吃食,主要是酿酒。在重阳节这天把菊花和黍米一起封坛投曲,要酿上一整年,第二年重阳节开坛饮&ldo;菊花酒&rdo;,芬芳微苦,别有诗意。除此之外,菊花也能做糕,您看旁边这个糕面上能看见一丝丝花瓣的就是&ldo;菊花糕&rdo;了。还有麻葛糕、米锦糕等种种名目,都是蒸食。
您问为什么全是糕啊?您忘了吗,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ldo;登高&rdo;,而&ldo;高&rdo;和&ldo;糕&rdo;同音,所以这天人们都凑趣只吃糕类食物,它们也有一个统称,干脆就叫&ldo;重阳糕&rdo;。
别挑三拣四的了,有得吃就不错。您看那边那位叫袁师德的,愁眉苦脸袖手看着别人吃,自己一块都不敢动,为什么?打听一下,原来他父亲叫&ldo;袁高&rdo;,唐朝人有严格的&ldo;避讳&rdo;习惯,父母的名字自己是绝对不能叫出口写出来的,还要以各种方式表示尊敬。就因为&ldo;高&rdo;和&ldo;糕&rdo;同音,这位袁师德君就不好意思吃糕,每年九月九日要生生饿一天。[注59]相比之下,您能大口吞咽重阳糕是多么幸福啊。
别吃得太急啊,看,噎着了吧。赶紧把旁边这杯酒拿起来猛喝一口。您怎么又喷吐出来了?&ldo;这什么酒啊?辣死人了!‐‐哎,唐朝不是没辣椒吗?难道我们穿错时代了?&rdo;
哈哈哈,您这是品尝到了辣椒在明朝传入中国之前,中原大地上最流行的辛辣调味品‐‐茱萸。
茱萸也叫&ldo;越椒&rdo;,也就是&ldo;南方的椒&rdo;,还有个名称叫&ldo;艾子&rdo;,是药用植物,味道香辣浓烈,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延年益寿等作用,所以是重阳节驱邪必备的神物。汉朝人过重阳节,人人都要佩戴茱萸,唐朝人则喜欢把茱萸插在头上身上,或者干脆像这样,用茱萸泡酒喝,大概相当于后世把白娘子打回了原形的那种&ldo;雄黄酒&rdo;吧。
&ldo;茱萸酒&rdo;的颜色比较深,擅长写宫词的诗人王建有一首《酬柏侍御答酒》:&ldo;茱萸酒法大家同,好是盛来白碗中。这度自知颜色重,不消诗里弄溪翁。&rdo;而很多人也把&ldo;重阳节&rdo;叫作&ldo;茱萸节&rdo;,盛唐名相张说有一年在重阳节写了五首诗呈给皇帝(《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其中有一首是:&ldo;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rdo;
不过,要说到唐朝最著名的重阳诗,还得数王维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ldo;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do;
这是王大诗人自己在长安为事业而奋斗努力时,思念留在老家的亲人兄弟,远隔千里拟想家人过重阳节的情景。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的群众都打包好酒水食物,佩插着茱萸,向附近的山丘高地进发,登高望远,饮酒赏菊,赋诗思怀。其实王维那天也未必是自己宅在家里,在长安,&ldo;重阳登高&rdo;的风气更浓重,像他们这样的文艺圈人士,没有哪年这天不呼朋唤友出去游乐比拼诗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