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原因 > 第38章(第1页)

第38章(第1页)

这一招很厉害!一般人主张&ldo;无为&rdo;,顶多也就想到不要有追求,不要有动作。然而老子却直捣黄龙,将人类&ldo;有为&rdo;的深层原因连根拔起。我们知道,人之所以要做事,并不都为生存所迫,也并不都为名和利,也有不为这个的。那他为什么?为成就感。就算为名为利,也希望同时有成就感。所以,成就感,是人最大的&ldo;欲&rdo;,也是人最难以克服的&ldo;欲&rdo;。只有把这根儿都拔了,才能真正做到&ldo;无为&rdo;。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子的老辣之处。

问题是人不可能没有追求,没有动作,没有成就感。因此,老子使用他&ldo;正言若反&rdo;的思维方式,来了个&ldo;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rdo;,告诉我们不妨&ldo;以没有追求为追求&rdo;,&ldo;以没有动作为动作&rdo;,&ldo;以没有成就感为成就感&rdo;。结果还是有追求、有动作、有成就感。而且,按照他&ldo;明道若昧,进道若退&rdo;,&ldo;上德若谷,大白若辱&rdo;的逻辑,没有追求的追求,就是最高的追求;没有动作的动作,就是最好的动作;没有成就感的成就感,就是最大的成就感。这样一来,你还有什么话说,又还有什么遗憾?

三无为之谜(2)

这就是所谓&ldo;消极&rdo;了。不要以为消极就不好,消极并不是贬义词。实际上,消极与积极,要看人和事。有些人要积极,有些人要消极;有些事要积极,有些事要消极。比如城市规划,我就主张消极,即不是规划干什么,而是规定不干什么。比方说,什么东西不能建,什么地方不能动,哪些水系要保留,哪些建筑要保护。红线图画出来,坚决执行,就可以保证子孙万代不受祸害。这就是&ldo;消极规划&rdo;。为什么是&ldo;消极&rdo;呢?因为好像什么都没规划。但这种&ldo;什么都没规划&rdo;的规划,才是最重要的规划。

同样,统治者或者领导人,在和平时期,也是消极一点好。至少,决策要谨慎。最要不得的就是好大喜功大有作为:先是设计一个宏伟蓝图,然后大兴土木或者大动干戈,最后沾沾自喜。其结果,弄不好就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甚至伤筋动骨,祸国殃民。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他们多欲而有为。宏伟蓝图就是&ldo;为有为&rdo;,大动干戈就是&ldo;事有事&rdo;,沾沾自喜就是&ldo;味有味&rdo;。纠正的办法,则是提倡&ldo;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rdo;,消极治国。比如西汉初年,一方面因为天下初定,民生凋敝,统治者不能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另方面也因为他们推崇黄老,以道家学说为国家意识形态,于是便无欲以静,与民休息。结果是什么呢?是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ldo;文景之治&rdo;。

所以,不要轻易否定&ldo;消极&rdo;二字。要知道,就连治病,也有&ldo;保守疗法&rdo;么!看来,问题并不在于积极还是消极,而在于科学还是不科学。积极是科学的,就积极;消极是科学的,就消极。比如某件事情可能有负面影响或者不良后果,就消极一点;某件事情能促进科学发展,就积极一点。总之,实事求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当然,老子他们的&ldo;消极无为&rdo;,并不是这个意思,他们也不知道&ldo;科学发展观&rdo;。道家只是敏锐地感觉到,统治者&ldo;积极有为&rdo;不是什么好事,因为&ldo;有为&rdo;的背后往往是&ldo;多欲&rdo;。老子说,欲望这东西,是很害人的。比方说,&ldo;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慡,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rdo;(《老子&iddot;第十二章》)。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最后是变成瞎子;鼓乐齐鸣让人双耳失聪,最后是变成聋子;山珍海味让人口味败坏,最后是变成呆子;骑马打猎让人心花怒放,最后是变成疯子;奇珍异宝让人蠢蠢欲动,最后是变成贼子。欲望这东西,是不是很坏?更何况,上多欲则下多贼。所有人都欲壑难填,整个社会物欲横流,天下非乱不可。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纠正呢?

也只有两个字:寡欲。

首先是统治者要寡欲。《老子&iddot;第五十七章》说:统治者无所作为,老百姓就会潜移默化(我无为,而民自化);统治者喜欢清净,老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我好静,而民自正);统治者无所事事,老百姓就会逐渐富裕(我无事,而民自富);统治者清心寡欲,老百姓就会善良纯朴(我无欲,而民自朴)。统治者自己&ldo;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rdo;,老百姓就不会浮躁,不会动乱,不会多欲。这就叫&ldo;无为而治&rdo;。

为此,老子提出了&ldo;无为而治&rdo;的&ldo;三不原则&rdo;,即不要选贤任能,不要器重宝物,不要展示欲望,原文是&ldo;不尚贤&rdo;、&ldo;不贵难得之货&rdo;、&ldo;不见可欲&rdo;。不尚贤,就是不推崇有德有才。因为一旦推崇,人民就会向他们学习,争着做这样的人。这就有了欲望,也有了竞争。为了寡欲,为了不争,就只好连&ldo;德才兼备&rdo;这样公认的贤良之士,也不推崇。不贵难得之货,就是不把那些珍禽异兽、奇珍异宝当回事。因为你宝贝它们,别人就会想着来偷。如果把它们看得一文不值,谁又会盗窃呢?不见可欲,就是不炫耀那些可能引发和激起贪欲的东西。这里的&ldo;见&rdo;,读如&ldo;现&rdo;,意思也是显示、显现、表现。看来,老子也很清楚,欲望这东西,其实是人人都有的。能做到的,也就是不去勾引和诱惑。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所以,千万别去提醒贼。谁会提醒呢?说到底多半还是自己。自己有了好东西,生怕人家不知道,到处炫耀,可不就把贼引来了?相反,如果统治者自己不去勾引诱惑,老百姓就不会蠢蠢欲动。这就叫&ldo;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rdo;(《老子&iddot;第三章》)。总之,作为一个高明的统治者,一定要&ldo;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rdo;(《老子&iddot;第二章》)。只要统治者自己清心寡欲,不瞎折腾,天下自然就会太平,这就叫&ldo;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rdo;(《老子&iddot;第三十七章》)。

三无为之谜(3)

问题是欲望这东西,也就顶多能克制,不能消灭,也未必应该消灭。比方说你可以不要物欲、权欲,总不能不要求知欲吧?但是,如果保留某些欲望,那就什么欲望也都消灭不了。因此,为了消灭某些欲望,只好不管合理不合理,统统消灭,包括求知欲。

于是,寡欲的结果必然是愚民,愚民的结果也必然是反智。

愚民,是道家政治思想的重要一环。就在前面说过的&ldo;三不原则&rdo;后面,老子紧接着就提出了他的愚民政策。老子说:&ldo;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rdo;(《老子&iddot;第三章》)什么意思呢?就是要简化人民的思想(虚其心),填饱他们的肚子(实其腹);削弱人民的志向(弱其志),强壮他们的身体(强其骨);永远让民众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常使民无知无欲),让自以为是的人不敢胡作非为(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也就是说,肉体生存是必须保证的,物质需求也是必须满足的,精神生活就免谈,思想文化更是要不得。一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哈!这岂不是喂猪喂狗、养马养牛吗?《老子》一书,基本上是韵文。所以,我也把这个观点总结为一句押韵的话: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舒舒服服,变成动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