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后人才说秦二世残暴,其实真正残暴的不是胡亥,而是身后的赵高。
李斯多次觐见秦二世,想劝说秦二世,但每次都是还没等张嘴,就被秦二世拦住了,弄的李斯无可奈何。秦二世不仅不许李斯劝谏,反而责问李斯,他说:&ldo;李丞相呀,我听说,贤明的人统治天下的时候,只是把天下的一切都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已,这正是把统治天下看得无尚尊贵的原因所在。人们所说的贤明之人,一定能安定天下、治理万民,倘若连给自己捞好处都不会,又怎么能治理天下呢!所以我才想恣心广欲,永远享有天下而没有祸害。你说我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rdo;
面对昏庸无知的秦二世的反问,李斯无言以对,真是左右为难,无计可施。最后决定,还是以保全自身利益为上,违心顺从秦二世吧。李斯为迎合秦二世,讨他的欢心,直言不讳地告诉秦二世:&ldo;你尽管享乐,不要学什么尧、禹。像尧、禹那样有天下而不知享乐,却去勤政为民,这简直是下贱的行为,是犯了大错误。&rdo;
为什么这样说呢?李斯编造了一套歪理。他说:占有天下却不懂得纵情恣意,这就等于把天下当成自己的镣铐。像尧和禹那样,拼命为百姓干事,那就是百姓的奴仆,并不是统治天下的君主,这有什么值得尊贵的呢?让别人为自己献身,这才叫自己尊贵,而别人卑贱;让自己为别人献身,这叫自己卑贱,而别人尊贵。
这种荒谬的理论他都想得出来,看来李斯真的是掉进了沼泽里,难以自拔了,他完全丧失了一个政治家的本来面目,只知屈从皇帝的口味,迎合君主的心愿,自己的理想和主张成了泡影,再也找不回来了。他越陷越深,越是迎合皇帝,保全自己,相反自己的地位却越来越难以保存了。因为还有一个人在看着他,那就是赵高。
赵高是个极阴险、狡诈的野心家。沙丘政变后,他为控制朝政,要做的事一是控制胡亥,玩弄胡亥于股掌之中,在朝廷上说一不二;第二便是设法除掉李斯,扫清他专持朝政的障碍。第一件事,对于奸诈的赵高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本来皇帝就信他,自己只要稍微耍下手段,便可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
对于第二件事即除掉李斯,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要花费一番心思,为什么呢?李斯毕竟是政治经验丰富的老臣,一般情况下不会让赵高牵着鼻子走。再说李斯是丞相,手中有实权,弄不好,自己再被李斯给收拾了,那样就不值了。
不过,赵高很有心计,也很敢用,他想了一个毒招。他知道,李斯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但在皇帝面前,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想除掉李斯,就要离间李斯和秦二世的关系,只要皇上不喜欢他了,除掉他还不是易如反掌。
他先是制造机会让皇上反感李斯,然后再诬陷李斯与起义军相勾结,说李斯有野心。本来皇上已经反感李斯了,赵高一说,皇上自然是深信不疑,还把调查审判李斯的事情交给赵高全权负责,这不是羊入虎口是什么?
很快,李斯便被关进监狱,前几天那种有人伺候的舒适生活,像梦境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的李斯才感觉到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自己已不是仓中的老鼠了,甚至连厕所的老鼠也不是了,厕所中的老鼠还能跑掉,而自己却身陷监牢,成为任赵高宰割的羔羊。
赵高为了让李斯彻底交代所谓&ldo;谋反&rdo;的罪行,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宫中监察百官的御史、侍中,轮流反复审问李斯。李斯在这些人的威逼利诱下,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实话实说,拒不承认谋反,赵高就让人对他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不得不招。后来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怕再受皮肉之苦,再也不敢改口供了,就全部承认了自己的&ldo;罪状&rdo;。
赵高把李斯的供词和判决书呈给秦二世,二世看后很高兴地说:&ldo;没有赵君,我差点儿就被丞相出卖了。&rdo;
至此,李斯的人生之路即将走到尽头,他既然承认谋反,等待他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沙丘政变两年之后,72岁的李斯被判死刑。但处决李斯并非简单地杀头,而是&ldo;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rdo;。
可怜的李斯,想当年是多么的风光,如今,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到底是谁的错?
点 评
李斯以一介平民,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其功不可没。然而命运是如此难以预料,恐怕到了阴间,他的主子嬴政也会为他叫屈吧。可是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他自己一步步走过来的吗?又能怪谁?
身死东市,可悲复可叹
秦二世二年十月,即公元前208年十月,李斯行刑的日子到了。
监刑官来提李斯,问道:&ldo;丞相临去,可有什么遗言?&rdo;
李斯自知死期已到,叹道:&ldo;事已至此,夫复何言?&rdo;
监刑官道:&ldo;人死如灯灭,灯灭而光消,虽欲言而不能也。丞相治国三十余年,今日将死,得无一言以遗君国乎?&rdo;
李斯仰天长叹道:&ldo;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