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临床检验和医学检验技术 > 第四节 酶类检测(第1页)

第四节 酶类检测(第1页)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gp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大量存在于肝脏组织中,其次为肾、心、骨骼肌。血中alt活性升高,通常表示肝脏损伤。alt有两种不同活性的同工酶α(alts)和β(altm),分别存在细胞质及线粒体,后者的活性为前者的16倍。肝细胞坏死血清中以altm为主。

连续监测法37c:0~40ul。

1。alt主要反映肝损伤的一个很灵敏的指标,临床上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

2。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肝损害时,血清alt水平可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就急剧升高,且alt>ast。-般而言,急性肝炎时血清alt高低与临床病情轻重相平行,且往往是肝炎恢复期最后降至正常的酶,是判断急性肝炎是否恢复的一个很好指标。

3。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出现所谓的“酶胆分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4。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受损及其他肝胆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肝癌和肝淤血时血清alt水平也可升高。

5。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外伤、严重烧伤、休克时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1。某些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氯丙嗪、地巴唑、苯巴比妥、可待因、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吗啡等可使alt活性升高。

2。中药五味子可使alt降低。

3。溶血可导致alt活力升高。

4。正常新生儿alt活性较成人高出2倍左右,出生后3m降至成人水平。

1。若怀疑患者可能为肝病,则在抽血前12h,需停止服用任何上述会造成肝受损的药物,再行抽血测定。

2。抽血前,病患不需特别限制饮食或喝水。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latetransaminaseas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肝、骨骼肌、肾等。肝中70%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ast有两种同工酶asts和astm,分别存在于可溶性的细胞质和线粒体。正常血清中以asts为主,在病理状况下,如细胞坏死,则血清中以astm为主。血清ast活性升高,多来自心肌或肝脏损伤;肾脏或胰腺细胞损伤时,也可出现很高的ast活性。

连续监测法(37c):0~40ul;astalt:1。15。

1。ast主要存在于心肌,以往多用于ami的诊断。ami发病6~8h即升高,40~60h达到峰值,4~5d恢复正常。但由于ast在ami时升高迟于ck,恢复早于ld,故诊断ami价值不大。

2。在急性肝炎时ast虽亦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及alt。而在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胆道疾患时ast亦可升高。

3。astalt的比值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比值1;原发性肝癌时,比值>3,故同时测定ast、alt活性,并观察其在病程中的变化,对肝病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4。ast水平升高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急性胰腺炎、肌肉损伤、坏疽及溶血性疾病等。

1。很多药物如利福平、四环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环孢素、非那西丁、苯巴比妥、口服避孕药、地西泮、磺胺类、呋喃类等,尤其是长期使用时由于对肝细胞有损害,可引起ast增高。

2。妊娠时,血清ast活性可升高。

3。溶血可导致alt活力升高。

4。正常新生儿alt活性较成人高出2倍左右,出生后3m降至成人水平。

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esalp)

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含锌的糖蛋白,在碱性环境中可以水解各种天然及人工合成的磷酸单酯化合物底物。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肝脏和骨骼肌。

连续监测法(37c):女1~12岁:

>15岁:40~150ul。

男1~12岁:

12~15岁:

>15岁:40~150ul。

1。在骨生长、妊娠、成长、脂肪餐后分泌等生理情况下,alp活性可增高。

2。急性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而肝硬化、胆石症和肿瘤引起的胆汁淤积,alp增高更明显0。90%以上的肝外胆道阻塞患者血清alp升高,升高的程度和阻塞程度及病程成正比。如果血清中alp持续低值,则阻塞性黄疸的可能性很小。若胆红素逐渐升高,而alp不断下降表示病情恶化。

3。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骨损伤、维生素d缺乏症、骨折、指端肥大症所致骨损伤,均可引起alp活性升高。

4。血清alp活力降低常见于:心脏外科术后、低镁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贫血及家族性碱磷酶过低、克汀病、维生素c缺乏等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