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在汉朝以后才逐渐形成。
而汉人的定义,并非仅仅基于血统。
华夏历史上,各种民族迁徙、同化、融合的过程层出不穷。
中原人的血统中大多都掺杂着其他民族的成分,因此从血统上来说,很难界定谁是纯粹的汉人。
汉人的定义,其实是基于儒家文化。
只要接受儒家文化,并按照儒家文化的指导去生活,就被视作汉人。
“儒家文化在文明史上非常特殊。
它是华夏最朴实的价值观,也是将华夏民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纽带。
与其他文明的宗教不同,儒家文化的载体并非个人认同。
相比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来说,信徒只要信了耶稣或安拉,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按照一个虔诚的信徒的方式来生活。
即使流落到荒漠,孤身一人,也不影响他的信仰。
甚至会因此更加虔诚,否则他的精神就会崩溃。
“然而,儒家文化却要求个体必须生活在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结构当中。
比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规矩,都是对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规定。
脱离了人际关系,这些规矩就无法展开。
一个人如果独自隐居,还让他遵守三从四德,那显然是做不到的。
“儒家文化所要求的这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强的地理依赖性。
需要有比较稳定的家庭组织作为基础,也就是定居。
而定居的前提是农耕。
但农耕又有一个最硬性的约束条件,是年降水量。
在中原,如果一个地方的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农耕就难以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