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曹操传剧情详解 > 第68章(第1页)

第68章(第1页)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何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同舆,止则接席,何尝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信中语句言辞生动、情真意切,曹丕的核心作用和组织作用可谓跃然纸上。诸子也有自言其当时同曹丕通宵达旦在一起赋诗的,如刘祯《增五宫中郎将》诗说:&ldo;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皑皑。明月照缇幕,华灯散炎辉。赋诗连篇章,彻夜不知归。君侯(曹丕)多壮思,文雅纵横飞。小臣信顽卤,黾俛安能追。&rdo;这说明,诸子不仅佩服曹丕,而且觉得同他在一起为文赋诗非常快乐,所以是自觉地团结在他的周围。

曹氏父子与建安诸子共创建安文学,曹操当仁不让是奠基人和带头人。曹操把这些有才能的文人、网于身边、置于麾下,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创作条件,而且言传身教,或令其与自己的儿子共题作文,或以自己的诗作示众。因此,我们清楚地看到,建安时代的文风,虽然从根本上说是时代使然,但也与曹操的提倡和无形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不妨说,所谓&ldo;建安风骨&rdo;,首先就是曹操的诗文风骨。

七子之中,孔融最年长。他学识渊博,文才最好。虽然建安中期被杀,但其文学影响深远。曹丕说:&ldo;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时有所善,扬(雄)、班(固)俦也。&rdo;曹丕肯定了孔融的文章,但同时也指出了孔融文章的重大缺点,即&ldo;理不胜词&rdo;。通俗来讲,孔融的文章虽然写得辞藻华丽,但喜欢强词夺理,还&ldo;杂以嘲戏&rdo;。但就其流传下来的仅存作品我们也能看出,孔融诗文之中亦不乏豪直之气,也颇具建安风格。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他写给曹操的《论盛孝章书》,就是一篇杰出的散文作品: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操)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指相知相识的人),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话虽不多,但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暮年忽至的沧桑之感却跃然纸上。孔融的这篇文章比曹操的&ldo;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do;早三年,而孔融又比曹操大两岁。也就是说,两人都是在五十岁时发出类似的感慨,让人不免联想到两人在思想上的相通之处。

王粲,字仲宣,&ldo;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rdo;他的诗文较孔融表现出更多的&ldo;悲凉沧桑&rdo;的气息,因而也更多地与曹操的作品相通,或者说受曹操影响较大。王粲的代表作有《七哀诗》和《登楼赋》等。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问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七哀诗》)

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大,但风格也最类似曹操。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南朝宋人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诗序》曾分析说:&ldo;王粲,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rdo;这表明是时代特点及其自身经历所决定的。其二,当是邺城文人的共同&ldo;风骨&rdo;,是当时的一种风气,而曹操以其一贯的霸气和至高的权威,自然给了这一文学风气施加了最大的影响。

阮瑀,字元瑜,曾与陈琳同为曹操的司空军祭酒。&ldo;太祖尝使璃作书与韩遂,时太祖适近出,瑀随从,因于马上具草,书成呈之。太祖揽笔欲有所定,而竟不能增损。&rdo;这说明:第一,阮瑀的文章写得好,言简意赅,想增加一个字或删掉一个字都是不容易的;第二,阮瑀深能体会曹操的思想,并且颇善曹操为文风格。

陈琳,字孔璋。先依袁绍,后归曹操,因曾做《讨曹檄文》而颇受曹操赏识。陈琳有名的诗作当为乐府古题《饮马长城窟行》: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ldo;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rdo;报书往边地,&ldo;君今出语一何鄙!&rdo;&ldo;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rdo;&ldo;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rdo;

此诗辞气俊爽,如孤鹤唳空,翮堪凌霄,声闻于天。可见,陈琳为文、作诗几近汉响,又有邺下之风,因多曹氏之韵。

刘桢,字公干,应埸字德琏,皆有文名,因而都受到曹操的重用,都被任用为丞相掾属。

徐干,字伟长,是唯一没有做官的&ldo;建安七子&rdo;之一。所以,曹丕在《与吴质书》中说:&ldo;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著《中论》二十余篇,辞义典雅,足传于后。&rdo;

除了世人熟知的建安七子之外,颍川邯郸淳、繁钦、陈留路粹、沛国丁仪、丁廙、弘农杨修、河内荀纬等人的文章都是非常出众的。此外,还有丁仪兄弟、杨修等也颇负盛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